♦中研院院士會議邁入第2天,下午議程是近期政策建議書報告與討論,將分別就大規模地震災害防治策略及深度減碳兩議題提出政策建議書。大規模地震災害防治策略議題由銘傳大學教授陳亮全(右四)報告,院長廖俊智(右二)主持,與談人院士劉兆漢(右一)、院士李遠哲(右三)。記者曾吉松/ 攝影
災後政府、產業如何續運作 中研院提警訊 2016-07-05 15:50 聯合報 記者洪欣慈╱即時報導
今年年初發生的南台大震,維冠金龍大廈倒塌,造成100多人罹難,讓地震災害防治議題再次被重視及關注。
中研院院士會議今下午提出「大規模地震災害防治策略建議書」,直指台灣地震災害防治現極需強化「老屋不倒」、「生命確保」、「機能不停」三大目標,建物須儘速耐震補強。並應參考國外大規模災害衝擊經驗,針對都會區發生災害後,政府、產業如何持續營運提出具體因應策略。
今出席會議的內政部消防署副署長陳文龍表示,現針對政府機能延續已訂定方針,至於產業若遇地震災害,如何確保持續營運、維持機能,則需持續加強,會再與相關單位研議。
針對老屋耐震補強,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所長江崇榮表示,行政院在南台大震後已經提出「安家固園」計畫,6年規畫509億,要提升老舊建物耐震能力。首年經費已核定30.6億,未來每年將持續滾動檢討成效。
另外,江崇榮指出,今年年底地調所會將13條活動較頻繁的斷層依地質法公告為地質敏感區,納入國土計畫規畫,斷層兩側鄰近區域應低度使用、開發,未來也會加速敏感區活動斷層調查,減少災害發生可能。
建議書撰寫小組代表、銘傳大學都市規畫與防災學系教授陳亮全指出,台灣在工商業高度發展後,人口往都會區集中,建物、人口都相當密集,災害脆弱性與風險都增高,一旦發生大規模地震災害,損失將超過預期。
陳亮全表示,都會區災害需要思考幾個面向,例如建物,都會區內建物密集度高,若倒塌將造成大量傷亡;此外,都會區內人口眾多,一旦發生災害,收容問題也需思考。另都會區內設有許多政府機關、重要交通設施等,一旦遭破壞,可能讓都市機能癱瘓、政府機關受損。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則建議,現在政府已針對老屋耐震提出作法,但若地震太大,很多建物還是會倒,若是鄉公所倒了、鄉長變災民,鄉里的行政功能就會消失,如何讓「機能不停」相當重要。
例如921大地震後,屏東縣便決定「認養」埔里,協助打通道路、居民安置等,一個縣政府就可以將鄉的功能恢復,有必要建置類似網絡。